K图 BK1106_0

  2023年的医药行业虽然寒冬犹在,但“回暖”的信号也在持续增强,特别是随着医保政策整体进入优化阶段,不仅基本面风险得到进一步释放,更有望大大提高国产创新药的成长确定性。

  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12月20日,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下跌7.6%,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,排名较上一年进一步提升。

  从四季度开始,A股医药板块在大盘的带动下,叠加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活跃等多个利好刺激,还迎来了一轮引领市场的强劲反弹。据数据,近三个月,医药在31个申万行业中涨幅排名第4。

image

  ▌2023之A面:CXO、消费医疗龙头纷纷走跌

  消费、严肃医疗复苏力度不及预期,医疗反腐贯穿全年力度空前,通策医疗、爱美客、泰格医药等龙头个股纷纷遭遇抛售股价跳水,2023年的医药行业还有一丝寒意。

  科创板日报星矿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目前,A股医药公司已经超过500家。2023年(截至12月21日),实现上涨的有220余家,下跌企业超过260家,其中跌幅超过30%的企业至少在50家以上。

  在跌幅靠前的企业中,可以看到CXO概念占据了多家,不仅有泰格医药、昭衍新药、康龙化成等赛道龙头,还有药石科技、和元生物、皓元医药这样的特色CXO企业。

image

  作为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的“卖水人”,CXO公司既能受益于繁荣的创新药研发热潮,又不用承担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,因此一直都是各路资金的“心头好”。即便行业步入周期低谷,CXO在过去两年依然风景独好。

  不过,这样的行情并没有延续到今年。进入2023年以来,在医药生物投融资遇冷的大环境下,CXO板块营收增速开始放缓,叠加部分领域竞争加剧以及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,利润端亦有所承压。

  据相关统计,2023年上半年,CXO板块(25家样本标的)收入522亿元,同比增长5.6%;归母净利润119亿元,同比下滑5.5%。

  与此同时,受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以及种植牙集采的影响,华熙生物、爱美客、通策医疗这三家白马龙头的股价在2023年也出现了较大的跌幅。

  因为集采免疫,加上业绩增速较快,包括口腔医疗、医美在内的消费医疗板块在过去备受资本市场追捧。但随着口腔种植收费治理和种植牙集采的推进,曾经的“十倍股”通策医疗股价也开始一路走跌,在两年多时间跌去八成多市值,高峰时市值1300多亿如今仅余200多亿。

  “医美板块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需要消化前期涨幅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医美实际消费数据以及公司业绩不及预期。”针对今年华熙生物、爱美客的股价表现,还有私募研究员这样告诉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。

  尽管有利空拖累,但2023年的A股医药同样也有不少异军突起的热点,比如脑机接口、GLP-1减肥药、阿尔兹海默药物等。在2023年涨幅靠前的企业中,就可以看到多家GLP-1减肥药概念公司的身影,包括常山药业、诺泰生物、圣诺生物等。

image

  同属消费医疗概念,GLP-1概念在2023年接力医美成为A股最耀眼的赛道之一,爆火背后的原因则是诺和诺德“减肥神药”司美格鲁肽的风靡全球。GLP-1的出圈也再次证明了消费医疗的大趋势,甚至还有人就此作出预测,认为“未来具有更强消费属性的产品将更有希望成为重磅炸弹”。

  ▌2023之B面:政策端、基本面全线回暖

  国产创新药“出海”迎来空前大爆发,政策暖风不断吹来,2023年的医药行业同样也在加快修复。

  2023年被誉为是中国药企出海“元年”,在对外授权合作规模再创新高的同时,还有多款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市场获批上市,显示国产新药研发实力逐步攀升。尤其是在ADC药物领域,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跨国药企疯狂扫货ADC资产,其中一半以上的标的都来自中国药企。

  对此,在日前举办的“第五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”上,国泰君安医疗行业首席分析师丁丹也作出分析,表示中国创新药研发在基础研究和靶点/通路发现上仍然比较薄弱,比如靶点选择还是以跟随为主,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看研发速度和商业化能力等。

  不过,由于细胞治疗、ADC以及双抗等一些新的药物范式并不涉及疾病机理和靶点的更新,其核心关键在于CMC以及临床实验环节,因而成为本土最具优势的方向。

  2023年同样值得被记录的是,继2022年之后,国家医保政策在这一年还在持续完善和优化。今年7月,国家医保局又更新了“非独家药品竞价”以及“谈判药品续约”两项新规,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。受此利好,在今年的“国谈”第一天,有超过300家A股药企股价飘红,这在过去并不多见。

  国家带量采购方面,则是通过设置保底复活线等一系列规则,不仅提升了集采的中选率,并且降幅相对温和,中标价差也有缩小。

  “以11月底刚刚完成的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集采为例,集采文件根据各品种参与玩家数量和竞争格局,差异化地设计了竞价规则和参数。比如晶体的保底复活线是限价的60%,而运动医学是40%;对于参加企业不超过2家的格局较好品种,复活线也更加温和,晶体为限价的80%,运动医学是70%等。”丁丹表示。

  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实践,在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相关政策整体步入优化以后,展望来年,DRG/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或会接棒成为新的变量。

  近期,科创板上市的心脏电生理概念微电生理(688351.SH)股价创下新高,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,背后原因就是北京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采购项目的落地。

  除此之外,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亦是眼下业界关心所在。基药目录调整不仅会影响广大医疗机构的用药模式,对于企业来说,产品进入基药目录,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被医院和患者使用的机会。

  自2018年以后,本该三年一调的基药目录已经五年未调,但从今年国家卫健委在公开渠道的表态来看,基药目录的调整工作也在加速。